(通讯员:高原)“作为教师和教练,不可以只给学生看知识园地采摘下来的缤纷花朵,还要给学生看呈现在眼前的芬芳美丽的花朵,是如何经历种植、除草、施肥和修剪的整个过程”。聊起教育理念,周慧鑫总喜欢用著名教育家约翰·加德纳的这句话来回答,“总说老师是园丁,那我们就要做园丁该做的事情,一件都不能落下。”
在学生眼里,周慧鑫是个很细致的人,对事情的每一个环节都看得很重。有人抱怨他太苛刻,他总是笑笑,然后带着你继续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留校20年来,他带着无数学生走过科研和人生的坎坷道路,走向更加广阔精彩的世界。
尊师重道 令公桃李满天下
尊师重道、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率先垂范,这是周慧鑫传承自恩师刘上乾教授的精神财富。刘上乾教授,作为原技术冰球突破mg正规官网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学校历届关键岗位特聘教授、物理电子学的学科带头人,自上世纪以来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贴国防科技战略布局,带领团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5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刘教授潜心科研、桃李满园,虽现已86岁高龄,依然活跃在科研创新的第一线,矢志不渝。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遵循着老师的足迹成长,也就成为了更好的他。刘教授带给周慧鑫的,从来不只是知识和技能,更是科技报国的理想和尊师重道的品格。感恩老师,也就成为周慧鑫刻在心底的一件大事。
刘上乾教授和老伴常年两人居住,子女旅居海外。每年的教师节和元旦新年的夜晚,刘上乾教授家里从不缺少欢乐,周慧鑫总会带着同门师兄弟、团队的青年教师和学生,捧着鲜花,到家中看望两位老师,大家欢聚一堂,一起包饺子,学生们还带来自编自导的节目给二老表演。刘老师总是笑呵呵地招呼大家吃零食,生怕漏了哪个孩子。屋内气氛盎然,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如此团聚,细细数来已经有二十年,从未间断。疫情时期,周慧鑫不仅没有远离反而更加关怀备至,刘老师一家的吃喝用度、药品耗材,大多都是他一手操办。
每年春夏,周慧鑫都会带着团队师生,请上刘老师夫妇,一起春游踏青,亲近自然。大家聊着天,爬着山,吃烧烤,赏美景,好不快活。到了秋冬,周慧鑫带着团队师生,在羽毛球馆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体育竞技。运动场上争高下,流觞曲水谈古今,是师生、更是家人。尊敬师长、热爱集体、亲如一家,团队温馨和睦的氛围和情感就在这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中春风化雨、生根发芽。
尊师重道,周慧鑫用行动为这四个字刻下了注解。学院一年一度看望离休干部和老教师的活动,周慧鑫永远是最慢的那一个。进门寒暄、送上贺信之后,他从来不着急走。不论熟识与否,周慧鑫总要坐下与老人家唠一会儿,问候老教师近来身体如何、生活上有什么需要,聊聊学校和学院最近的变化,说说工作生活中的趣事……诚恳真挚,娓娓而谈。
三尺讲台 如切如磋如琢磨
在西电学生常用的微信平台上,周慧鑫的课程评价颇高——“讲得清晰,很细很好,想好好学习的快冲”“老师平时会提问,很严格,但考试就知道有多香了”“跟着周老师期末基本不需要复习”……科研工作中养成的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习惯被他带到了本科生教学中。
一门数电课,他讲了18年。他的课堂要求很高,收手机、提问多、作业细。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渐入佳境的“学懂”,再到考试后的“真香”,学生们口耳相传,他的课越来越受欢迎。这背后离不开的,是他无数次夜以继日的备课、练习,每一道例题都认真准备,每一个范例都反复打磨,最终呈现在课堂上的,就是细致入微、重难点齐全的讲解。
在第十八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期间,他组织青年教师集体备课、反复锤炼,最终学院3名教师位列前三甲,并获得绿色通道晋升。学科竞赛中,他指导的电赛学生连续两届获得5项国家级奖项,有的保送至清北,有的更是凭借技术专利成为创业精英。甘为梯,自有鱼跃龙门的盛景在目。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周慧鑫传承编著了教材《数字电子技术》第四版、第五版,得到了十多所院校选用。多年以来勤勉认真,开拓创新,积极参与本科生教育和教学改革,先后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校优质教学质量一等奖、“校优秀教师”、“校优秀党员”、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与称号。
育人铸魂 终身之计在树人
周慧鑫时常总说:“导师像是一颗大树,学生就是树下的小草和灌木丛,要陪伴他们茁壮成长,导师这颗大树就既要做他们坚实的依靠,又要主动为他们留出阳光照射下的空间。”在入学伊始,周慧鑫就会向学生提问:你准备如何度过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你想在我们团队里完成怎样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需要如何提升自己?以问题为导向,深挖思想根源的培养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找到拼搏努力的动力源,引导学生主动规划研究生生涯、制定个人长期发展计划,促使产生自我激励与主动学习的动力,为学生科研能力、创新思维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周慧鑫还在团队设置思政辅导员,由青年教师担任,在生活上关心关爱学生,利用多种场合、多种形式,定期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敞开心扉倾听学生真实想法,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周慧鑫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也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甲流肆虐期间,西大楼二楼总能闻到一股药香,这是周慧鑫在为学生们熬中药。全新的养生壶被他拿来给学生熬制预防流感、提高免疫的中药,而自己用的烧水壶却破旧不堪,顶盖也早就盖不住了,他却一直用着。当学生的科研或生活遇到的困惑时,周慧鑫总会邀请他们来办公室坐坐,聊聊近况,说说困难,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在周慧鑫的带领下,团队教师积极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涵养教风学风,以“树德正己、爱岗敬业”为目标,建立起了“亦师亦友、亦严亦暖”的相处模式,构建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有道是,“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周慧鑫的培养理念便是如此——顺应天性、因材施教。团队以一专多能的科研实践为本,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石、以科学研究为练兵场、以创新驱动为超车道,以海外联培和校际交流为辅,实现了工程实践素养、科研学术素养、团队协作素养、国际化视野的多维提升,最终收获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般的“1+N型”人才涌现浪潮:累计向科研院所、国防单位、高校等单位输送100多名技术人才,其中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48%、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23%、教育金融和政府公共管理行业占比29%。除了科研单位,毕业生群体也在创新创业、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等领域大放异彩——高新科技公司总经理、华为多媒体产品线终端总监、创业公司领袖、市场营销巨头、高校思政工作者……
咬定青山 无限风光在险峰
科研如登山,一步一重天。有时候在山脚下望向山巅,总感觉云雾缭绕,神秘莫测,又惑与道路崎岖、难以抵达。可静下心来一步一脚印,等站定再回首,不知不觉已然“一览众山小”。周慧鑫说,喜欢山顶奇异瑰丽的风光,就要找准目标然后奋力攀登。20年来他从事的光电成像及图像实时处理、目标检测与跟踪、高/超光谱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至今已经在Remote Sensing、IEEE JSTARS、Applied Op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等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PCT美国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在研制红外焦平面阵列(IRFPA)空间多路凝视成像创新技术时,大视场和高分辨率两个指标一直以来都是互斥的,周慧鑫集合团队不断尝试新构型、新光路,潜心攻关。最终,周慧鑫和团队突破了这一技术瓶颈,并大幅提升了系统的性价比,为基于国内条件独立自主地研发出赶超世界水平的该类系统开创了一条高性价比的技术途径。总装机关和专家组会议一致认为该系统方案属国内外首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较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同类系统美国DAIRS红外全向告警部分的性能价格比高出4倍以上。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周慧鑫与团队在国内相继率先立项并开拓了多个重要科研方向: IRFPA非均匀性校正技术、光电智能校瞄技术、红外全向快速告警系统等多项研究均取得了国内首创的先进成果,并在相应装备上得到重大的应用。
广阔天地 风物长宜放眼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的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周慧鑫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严谨学风教风,带领团队师生学习安全保密制度,强化保密管理,建立安全责任制。团队成员轮流值月,照章检查。他常说,“科研的事情,一个字的差错都不能有!”。从手中出来的每份文件的格式规范、字体字号、公式图表,他都要求一一检查,不能有丝毫差错。“他的眼睛就是尺子”,学生们也渐渐跟着养成了“锱铢必较”的科研行文习惯。
“心怀国之大者,心系国家前途命运,将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与时代的责任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是周慧鑫对自己、对学生和对未来的期许。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定期组织爱国主题教育活动,与学生一起以观影、朗诵、合唱的方式重温历史、缅怀先烈;他带队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在新长征路上培养爱国情怀。为充实基础科学教育力量、树立科技报国的精神榜样,他联合张建奇教授共同向学校博物馆捐赠了国防重器——某型号红外空空导弹一枚,同刘上乾教授一起捐赠了红外探测与图像处理器件等十余件展品,此外,为了让展品“活”起来,让课本上的知识能亲手操作,提升展示的参与度和吸引性,他还设计捐赠了激光演示台、红外目标检测跟踪演示系统等可动手参与的展品。这些器件不仅为校博物馆增加了一批充满历史底蕴的“镇馆之宝”,更为电子元器件展厅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物理文化艺术节、物理实验中心科普、社会志愿讲解等活动中,他带领学生广泛参与,播撒下了一批创新的种子,为基础科学人才培育奠基。西电人身上的爱国奉献精神和讲好西电故事的人生追求在周慧鑫的身上熠熠生辉。
“几年前你们来到这里,绝不仅仅是为了顺利毕业去找个好工作,更不是狗苟蝇营为稻粱谋。而是要在更广阔的天地,做出不一样的事情。世界很大,要相信自己,你们大有可为!” ,在2024年毕业答辩的现场,周慧鑫坚定地说道。